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

腎臟病變

◎3/13世界腎臟日 宣導護腎33 用藥5不

 這個月13號是世界腎臟病日,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顯示,台灣2007年腎臟病透析病患的發生率及盛行率,已經為世界第一,推估全國約有200多萬腎臟病患, 為了防治腎臟病,今年腎臟病日的主題為「齊保腎 同護心」,希望透過活動,建立正確防治觀念,另外三高族群也要控制病情,預防腎臟病發生。

 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,國人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為11.3%,推估全國大約有200多萬名腎臟病患者,甚至依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的追蹤調查,患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患者,罹患腎臟病的發生率及危險性都顯著增加,分別是非三高患者的1.66倍、2.35倍、及1.58倍。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陳國書說,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患者,容易造成動脈硬化,因此也很容易造成腎臟疾病。
 台灣20歲以上成年人每十人中有一人有慢性腎臟病,3月13號為世界腎臟病日,台北市衛生局與台灣腎臟醫學會,在13號也舉辦腎臟病日活動,希望透過活動建立正確的腎臟病防治觀念,預防三高三檢,控制血壓、血糖可以預防腎臟病。除了呼籲三高族應該定期檢查,預防腎臟病也要注意用藥五不原則--不聽別人推薦的藥;不信神奇療效的藥;不買地攤夜市販售的藥等。


◎藥罐子 小心腎受不了
 在多家醫院不同科門診拿藥,不少慢性病患者因多重用藥而發生不適,甚至危及腎功能。一名長者因為慢性疾病長期在多個醫院的多科門診拿藥,他因為頭暈及多次在家中跌倒,前來老年整合門診求助發現,患者竟然服用高達20種藥物。

醫師表示,患者為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,一開始服用降血壓用藥,雙下肢即出現輕度水腫情形,再加上不時的便秘腹脹,使他誤以為身體腸胃道出現警訊,再求診醫師開立腹瀉用藥及利尿劑後,雖然症狀得到緩解,卻因夜晚頻尿問題不斷,造成睡眠品質不佳,甚至出現多次跌倒及輕度憂鬱的傾向。

患者因為一連串不舒服症狀,多次到各醫院專科進行求診,一共服用降血壓、腹瀉藥、利尿劑、安眠藥、止痛藥及憂鬱症用藥等。在逐一檢視後,甚至發現,病患竟然還因為血壓偏低服用升壓藥,更糟的是,患者抽血結果顯示明顯的腎功能受損,而且極可能與過度用藥相關。

老年整合門診醫師決定停掉4種利尿劑及升壓藥,並將高血壓用藥進行更換;2周後,患者頭暈症狀消失,夜晚不頻尿,也沒有跌倒,最後腎功能再度回復到正常。


◎暈眩嘔吐疑中邪 竟是腎臟病變

 葉婦陪著患糖尿病的老公,七夕情人節出發環島旅行。老公途中常嘔吐,稱是暈車,最後昏迷不醒。葉婦懷疑老公是鬼月中邪,到廟宇拜神未見起色,緊急送醫發現是腎病變。
   腎臟科醫師說,常見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不明顯,腎臟病惡化進展緩慢,病患感到有症狀,又為時太晚。
臨床病例說,葉婦將先生送醫時,發現糖尿病造成血管病變,腎臟功能受損了,已是慢性腎臟病第5期,醫療診治後,病情獲控制。葉婦懊悔說,疾病對症下藥,不能過度迷信,否則延誤療效。
    曾有患者診斷出尿毒症,砸下新台幣50萬元買神像與神壇佛龕,祈求腎臟恢復正常,抗拒洗腎治療;也曾遇過僅40歲壯年,聽到自己是尿毒病患者,當場情緒崩潰,第1次洗腎是被家人五花大綁在病床上完成。
    尿液檢查、血液檢驗、超音波掃描等定期檢查,有助查出早期腎臟病。或若發現泡沫尿、水腫、高血壓、貧血和倦怠等症狀都是慢性腎疾的警訊。再者,腰側疼痛、血尿等異常症狀明顯時,趕快就醫診治。
    腎臟病高危險群包括糖尿病患者、高血壓患者、蛋白尿患者、長期服用中西藥者、65歲以上長者、家族腎臟病病史者、抽菸者或痛風患者。


◎腎病變:
 腎臟在我們人體就像一只過濾器,將有用的東西保留,而排出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。
〈一〉體內的毒素廢物大概有:
●尿素:是蛋白質及氨基酸分解代謝主要最終產物。正常人血漿中尿素的濃度約3.7─7.0毫莫
    耳,每日排出約10─30公克。
●尿酸:正常人血漿中尿酸濃度約178─488微莫耳,每日排出約0.1─1.0公克。
●肌酸肝:主要通過肌肉釋放到血液中隨尿排出。
●酚類。
●芳香酸。
●脂肪酸。

〈二〉 腎臟除了排泄廢物外:還有以下之功能:
●調節身體之水份及維持體內電解質的平衡。體液中電解質有鈉、鉀、氯,等離子。
●調節血壓。
●分泌荷爾蒙刺激製造紅血球。
●活化某些化合物如維他命D。
 當腎臟有了毛病,上述功能都會受到影響。然每一個腎臟組織皆有一百萬個腎元,所以其代償作用很強,輕微的損壞不足以影響正常的功能。但腎臟的病變鋸繼續惡化,所剩能維持正常功能的腎元不多時,除了水份電解質失去平衡外,血壓可能升高,還有貧血、水腫、蛋白尿也隨之而來,到了末期變成尿毒症,除了腎臟透析及換腎外,也沒其他醫治的辦法了!
 根據腎臟的功能,在腎臟病變後生理的變化,以食物治療方式有:
●蛋白質的補充:彌補從尿中流失的蛋白質,每天由飲食中平均攝取約100到500克之蛋白質
 的量,若腎功能降低到無法處理蛋白質終產物氮化合物時,就要依醫師的指示,限制蛋
 白質的攝取量。
●熱量:每天約須攝取依體重每公斤50至60卡之量。
●礦物質:依醫師的指示,限制鈉的攝取量與水腫對抗,一般是限制在500毫克以下。

◎慢性腎臟病患有福了!新技術的腎功能計算公式出爐,可提升慢性腎臟病診斷準確率達95 %。國民健康局與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今天舉辦研討會,會場公布這項新技術,與會的醫生表示,這是我國醫療技術的一大突破,將可提高8 %的準確度,有效降低醫療誤差的死角,是腎臟慢性病患福音。這項新技術提升慢性腎臟病診斷準確率達95 %。
這項技術是「建立國人腎絲球濾過率公式及慢性腎臟病的分期標準」的研究,利用菊糖試驗方法,收集近700例的實驗,開發出了2項新公式。與目前臨床使用的舊型腎功能計算公式相較,平均約提高8 %的準確度,有效減少誤差值,可降低醫療誤差的死角。
依據國民健康局「96年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追蹤調查研究」結果,20歲以上國人慢性腎臟疾病盛行率為9.8%。此外,慢性腎臟病發展至後期需要透析, 100年門診透析預算高達308.7億元,約佔健保總預算6%。
生策會邀集政府與臨床專家共同探究原因,並與衛生署協力,於97-100年執行慢性腎臟病防治科技研究計畫--流行病學、健保制度、診斷技術、及治療照護等四大層面。
    醫院指出,針對腎臟病患有逐年增加比率,目前國民健康局已透過監測計畫,整合「全國透析院所病患登錄系統」、「慢性腎臟病共同照護網」、「全民健保資料庫」和「衛生署死亡登記檔」4大資料庫。定期提供我國慢性腎臟病盛行率、發生率、存活與死亡分析、醫療利用、照護品質等監測指標,掌握我國罹患慢性腎臟病之人口特性、健保耗用狀況、與照護成果等資訊。
此外,國民健康局也協助健保局推動腹膜透析,發展「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手冊」,提供透析病者相關資訊,期望患者能夠在知情的情況下,選擇適合自己的透析方式。

馬兜鈴酸毒害腎 老少都罹

    台大醫師今天發表研究證實,服用含馬兜鈴酸的植物會造成泌尿道上皮癌,受害病患包括中醫師在內,最年輕僅24歲,禍首除了廣防己等中藥材之外,可能還有漏網的有毒植物。
台大醫院今天舉辦「馬兜鈴酸腎病變與泌尿道上皮癌國際研討會」,台大泌尿部醫師分析10年內蒐集到24到88歲共46個病例,發現其中6成患者的腎臟有馬兜鈴酸的痕跡,1/3患者的腫瘤細胞找到馬兜鈴酸導致的抑癌基因突變。
    馬兜鈴酸在人體代謝後的產物,會卡在泌尿上皮細胞上,造成P35抑癌基因發生突變,突變位置有著如同指紋般的特徵,此項特徵出現在台大病患身上,也出現在比利時和巴爾幹半島的這類病人身上。
翻開醫學文獻,比利時學者發現,短期大量服用含馬兜鈴酸的減肥草藥,導致39人腎病變而必須換腎,其中19人泌尿道上皮癌。美國學者研究,巴爾幹半島麥田旁邊生長的馬兜鈴科植物,混入成熟麥子內,當地人長期少量食入馬兜鈴酸,導致腎病變泌尿道癌症居高不下。
    台灣病患被馬兜鈴酸毒害的食入模式,可能是介於比利時與巴爾幹半島患者之間。而且衛生署在2003年禁用含馬兜鈴酸中藥材,包括廣防己、關木通、青木香、天仙藤及馬兜鈴等,但可能還有漏網的馬兜鈴酸來源。
    推測其來有自,因為有名64歲的女性堅稱從未吃過中藥,卻發生雙側泌尿道上皮癌,有些病患可能來路不明的草藥都吃著進補,不知道哪些有毒。
    有中醫專業也會受害,被馬兜鈴酸毒害的中醫不只一人,一個中醫師病患長期服用龍膽瀉肝湯、疏經活血散,食入其中的馬兜鈴酸藥材,先是吃到洗腎,在中國大陸植腎返台之後,體內保留原有的兩顆腎先後長出上皮癌,只能先後摘除。
   患者即使停用馬兜鈴酸,後續影響仍會持續數十年,而且沒有解毒劑,不少患者最後必須洗腎、換腎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